2017年底,得知学校要选派挂职干部到凉山州挂职,还在四川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资助中心工作的董薇便主动向部长陈森请缨:“农村的环境我熟悉,我学过7年法律,又有心理学的基础,让我去吧!”在经过学校党委的严格选派程序之后,当年12月,作为四川省442个深度贫困乡镇副书记的一员,董薇带着组织的信任与嘱托,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奔赴凉山州甘洛县斯觉镇挂任脱贫攻坚专职副书记。
统筹教育帮扶,发展智慧农业……她撸起袖子,从大城市走到贫困山区的田间地头,成了实在的“农村姑娘”,带着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
从教师到书记——快速转变角色,全面熟悉帮扶对象
到任的第一天,董薇刚放下行李就跟随斯觉镇党委书记刘伟到挖里乌村入户走访。在工作之初,她发现当地98%是彝族,年龄稍大些的根本无法听懂汉语。为了更快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董薇经常跟村上的小朋友聊天,下乡就请小学生当翻译,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彝绣女工中拉家常,很快董薇就对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的真实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当地彝族群众都亲切地称董薇为“阿呷书记”(阿呷是彝族语言,一般称家中二女儿为“阿呷”,也是对女性的一种亲切的称呼)。
董薇在基地查看泉水黄瓜长势。
2018年是四川大学定点帮扶的格布村脱贫验收的关键年份。虽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都搬进了政府修建的新房子里,但是在走访的过程中,董薇惊讶地发现他们的新房子里却没有任何家具,甚至有的老乡只搭了一张床板睡在地上,这样的场景让她很是揪心,她赶紧将情况反馈给学校。通过学校的统筹帮扶,为每户捐赠了两张床、一张沙发床、一个全实木的茶几,这样,老乡们的房间一下子充满了生活气息。慢慢的,他们也开始装饰和布置自己的新房子,房前屋后的卫生状况逐步得到了改善。彝族年时,在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的支持下,她和驻村帮扶队员为所有搬迁新居的村民们拍摄了一张定格幸福的全家福,一张张享受幸福新生活的笑脸被永久地记录下来,挂在每家每户的家里。看着老乡们满意的笑容和日渐改变的环境,董薇打心里为他们感到高兴。
初到斯觉,董薇的宿舍楼下是当时乡镇的幼教临时上课点,每天早晨起来,她都会认真观察老师和幼儿的上课情况,还时常询问幼教老师教学和生活中的困难,不到一个月,她对当地幼儿教育的基本情况便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2018年1月,在外联办和后勤保障部(原后勤集团)的联合支持下,川大与对口帮扶地幼儿教育联合共建项目启动,形成“迎进来—送出去”线下、线上互动共建的幼教帮扶方案,斯觉镇幼教老师全员到川大幼儿园跟班学习,川大先后派出4名优秀教师到斯觉中心幼儿园支教共建。2020年,还安装了远程可视化教学设备,实现了两地实时互动。斯觉镇的幼儿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现已成为甘洛县幼教示范园。
董薇经常去斯觉九年制学校调研了解教学和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她专门到学校图书馆,认真查看馆藏图书和借阅记录,找到学生们真正感兴趣的书目,联系川大进行捐赠补充。积极申请设立学生奖学金和教师奖教金,促进控辍保学,鼓励学生努力考出大山。同时,还协调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了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甘洛工作站,开办专家心理讲座,为一线教师提供心理支持。
2019年,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组织学生参加暑期夏令营,但是斯觉九年制学校的老师家都在外地,找不到合适的老师组织对接。做过多年社团指导老师的她知道这样的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意义重大,经多方协调,最后通过各村书记组织学生,利用村活动室开展夏令营活动,终于让斯觉镇第一次的暑期支教夏令营顺利开营。
从养殖到种植——担当落实产业项目,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薄弱,群众抗风险能力较弱,而真正想让百姓脱贫最关键的还在于留住专家、留住技术、留下企业,并且带动一批当地群众投入到产业项目和产业发展中。
董薇从四川大学第二任格布村第一书记廖勇手上接过产业发展的接力棒,负责协调对接食品加工和养殖厂的论证和落地工作。从找地选址,办理环保、国土手续,到经营方案的反复讨论敲定,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困难她就和县里的专家、领导们咨询,政策不懂的就虚心学习,把每颗钉子钉到底,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文章来源:《幼儿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yejyyj.cn/qikandaodu/2021/0127/885.html
上一篇:农村幼儿园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绘本阅读在幼儿成长中的意义
幼儿教育研究投稿 | 幼儿教育研究编辑部| 幼儿教育研究版面费 |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发表 | 幼儿教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幼儿教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