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幼儿教育研究
主办:福建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主管: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SSN:2095-9125
CN:35-1326/G4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316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学龄前教育
期刊热词:
幼儿,儿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师,大班,幼儿学习,幼儿教师,幼儿园课程,游戏活动,游戏,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由民主主义革命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陈独

来源:幼儿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3 04: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20年,陈独秀逃难到上海,继续主编《新青年》。在共产国际远东局维经斯基的影响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共产主义小组。因为创办西南大学和接受广州教育委员长职务,陈独秀

1920年,陈独秀逃难到上海,继续主编《新青年》。在共产国际远东局维经斯基的影响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共产主义小组。因为创办西南大学和接受广州教育委员长职务,陈独秀关注教育问题。

一、人生观

主张新思潮运动的人应该乐观、留下永远的生命、有牺牲精神。1920年1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二号发表《自杀论》,讨论了自杀的趋势;自杀的时期;自杀的原因(经济、情绪、信仰);自杀的批评;自杀的救济。陈独秀认为,在思想变动的时代,是乐观的时代,也是很危险的时代。主张新思潮运动的人,应该乐观,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1]

1920年1月5日,陈独秀写《欢迎湖南人底精神》,湖南的人精神,即“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陈独秀在牢房中听到一班湖南青年复活了湖南的精神,高兴得几乎落下泪来。他认为,个人的生命只有一百年,真生命是社会上永远留下来的生命。[2]

1920年4月22日,陈独秀在《时报》发表《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认为五四运动特有的精神,第一,直接行动。人民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直接制裁,不诉诸法律。人民在历年欺负中觉悟到,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第二,牺牲精神。五四运动结果不理想,牺牲小,结果大,这不是好现象。陈独秀希望青年要有牺牲精神,一切靠自己。[3]

孟子人性善只看到一面。1920年11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三号发表《答郑贤宗》,认为孟子人性皆善的话,只看到人性的一面,已为常识所不承认了。主张人性都是恶的人,即人人都有独占、残杀、嫉妒、愤恨、自利之心。或者,有人说这是习,不是性。陈独秀要问,为什么善的现象是性,恶的现象就不是性呢?习惯是不是第二天性?退一步说,恶的现象是习不是性,可以改正,但长期形成的恶习惯恶性,短期可以洗涮干净吗?[4]

反对虚无的个人主义及任自然主义。1920年12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四号《随感录》发表《虚无的个人主义及任自然主义》,认为中国学术文化不发达,就坏在老子以来虚无的个人主义及任自然主义。我们现在万万不可再提这些来害青年了。因为虚无的个人主义和任自然主义,非把社会回转到原始人时代不可实现。我们急需一个比较最适合的救济现社会弊病的主义来努力改造社会。虚无主义及任自然主义,都叫我们空想、颓唐、紊乱、堕落、反古。[5]

青年应该注意体育。1920年1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二号发表《随感录·青年体育问题》,认为思想与体育应该并重,青年不注意体育是一个缺点。陈独秀不赞成兵式体操、拳术、比赛的剧烈运动,因为生理上违背平均发展的原则,心理上助长恶思想。[6]

二、社会问题

批判男系制与遗产制。1920年1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二号发表《随感录·男系制与遗产制》,认为李超女士事件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社会制度两大缺点——男系制与遗产制,是李超的死因。如果废除遗产制,嫡系子女有了教养费,其余的钱归公,李超就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死;如果女子有继承权,她也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死。[7]

不要纠结妇女“解放”名词。1920年1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二号发表《随感录·解放》,针对有人反对妇女“解放”这个词,说妇女靠别人解放,不是主动,辱没妇女的人格。陈独秀认为,我们要的是理想的实质,不是名词;需要一步步去争取,不要打笔墨官司。[8]

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发表《随感录·男女同校与议员》,认为男女同校是不需要争论的,先在上海大同学校实行,然后在北京大学收容女生。腐败的北洋政府教育部也认可了。南京高等师范也打算招收女生。但是广东、浙江、江苏省议会提出禁止男女同校议案,这不是议员闹笑话?[9]

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发表《答费哲民》,认为解决妇女、青年、劳动三个问题,非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来改造社会不可。劳动问题,都是阶级战争之外的枝节问题。[10]

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办法。1920年3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四号发表《马尔塞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办法:第一,发展生产、交通、科学、生产技术;第二,增加劳动力数量;第三,分配平均;第四,限制人口,主要限制上流社会人口,而不是贫苦的劳动者人口。[11]

文章来源:《幼儿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yejyyj.cn/qikandaodu/2020/1023/727.html

上一篇:培养合格警官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 ——再议
下一篇: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