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重视,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家庭的重视。由于过度的被关注和重视,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小学化现象明显。很多家长以及老师希望幼儿能在幼儿园阶段为小学打下基础,各种小学课程内容的兴趣班和辅导班不断的灌输给幼儿,而且这种现象已经很普遍。笔者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一种揠苗助长的现象,让孩子过早接受小学教育,并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1]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 幼儿教育小学化为什么能够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1.家庭原因 由于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家庭生活和以往相比都有极大的提升,家长更愿意通过经济物质基础来给孩子更多的投资,其中教育投资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家长往往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想让孩子提前接触小学阶段的学习课程,从而可以使其能够更好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 2.幼儿自身方面的原因 就幼儿自身而言,有些孩子由于对一些课程有兴趣,比如对诗歌、语言方面,他们会主动的去参加相关的兴趣班。但也有一些孩子看到身边的小朋友都纷纷的参加了兴趣课程,就会有一定盲目攀比和从众的心理。他们也让家长给他们报一个兴趣班,家长迫于孩子的压力,也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让孩子也参加了相关的兴趣班。兴趣班初期,可能幼儿有了一定的兴趣,但久而久之,越来越不喜欢相关课程,甚至产生了厌倦的心理,从而慢慢丧失了学习的动力。[2] 3.幼儿园方面 现阶段,公立幼儿园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幼儿入学,各种私立幼儿园成为了很大的补充。许多私立幼儿园为了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前来入园,以开设各种兴趣课,深入接轨小学课程等形式进行宣传,招生。许多家长就趋之若鹜的送幼儿到这些幼儿园去读书。根据一些调查研究,许多私立幼儿园都开设了如二胡班、钢琴班、游泳班、画画班、唱歌跳舞培训班等.更多的还有为了幼小衔接而开设的语文班、数学班等。由此可见。幼儿园开设的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提供了良好的温床.成为推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因素。 二、如何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 面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如何有效的解决是十分值得研究的,首先,家长、幼儿园以及社会要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要践行素质教育,遵循幼儿园教育的规律。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幼儿园教育能够回归原位。不要急于拔苗助长和急功近利。要深入研究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尊重幼儿教育的特点,不要将其等同于成人。家长要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教育的家庭培养工作,不能产生在幼儿园学习幼儿内容,而在家里课外学习小学相关课程。各级幼儿园也要对超出幼儿教育的部分进行自查自纠,不能盲目的为了迎合招生而擅自开设一些超出幼儿教育范围的课程。教育相关部门要能够监督和检查幼儿园教育开设的课程,从而使幼儿园教育开设的课程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设置。 其次,各级幼儿园要能够结合幼儿自身的特点,设置适合幼儿学习的课程,让幼儿园的儿童和家长能够感受到幼儿园设置课程的重要性,而不要产生原有的幼儿园就是让小朋友玩的场所,幼儿园老师就是起到看护小朋友的作用这种感觉。比如幼儿园可以重视幼儿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从小就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幼儿园可以加大一些如儿歌、快乐游戏等内容的设置,让幼儿能够回到自身所能够接受的知识水平来学习,帮助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再次,加大幼儿理念体系的宣传和幼儿教师的培养力度。现阶段,对于幼儿理念体系的宣传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好氛围。社会要重视对幼儿理念体系的宣传,让公众能够知晓幼儿教育的范围,让公众能够感知幼儿教育的重点。对于幼儿教师的培养,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加大力度培养幼儿教师,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应该有较大提速,从而弥补目前幼儿教育稀缺的状况。师范类院校要广设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同时加大对幼儿教育相关的研究,使幼儿教育的发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总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出现阻碍了幼儿教育的发展,要想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就应该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让幼儿教育能够按照规律开展,正确衔接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拔苗助长的道理大家都懂,急功近利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应该正确看待幼儿教育,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而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强加给他们;我们应该遵循儿童正常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活泼好动,好奇好问,思维形象具体。个性初步形成,幼儿教育应该慢一点脚步,等一等孩子们,等一等教育,相信幼儿教育的春天不久就会来临。
文章来源:《幼儿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yejyyj.cn/qikandaodu/2020/1016/695.html
上一篇:童言无忌
下一篇: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
幼儿教育研究投稿 | 幼儿教育研究编辑部| 幼儿教育研究版面费 |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发表 | 幼儿教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幼儿教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