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笔者所任职的厦门市第四幼儿园,一直重视主题墙环境的创设,利用它潜移默化的教育特点,让幼儿在与之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利用主题墙及其创设过程对幼儿进行教育,已经是各幼儿园非常重视的工作。在主题墙创设的过程中,一些幼儿园不仅仅只是教师想、教师做,而是让幼儿参与进来,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然而,有些教师重视在创设过程中引导幼儿与主题墙互动,利用主题墙再现、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和表现;但等到主题墙布置完成之后,他们就认为可以完事了,没有利用主题墙促进幼儿更进一步发展的想法,没有充分挖掘主题墙在幼儿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对主题墙的利用仅停留在浅显层面。其实,主题墙是幼儿自我表现和展示的舞台,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是幼儿尽情想象和创造的天地。主体墙是幼儿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创造的,教师应该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鼓励他们积极与主题墙互动,关注他们的需要,抓住他们的兴趣,发现主题墙的教育价值,从而生成有效活动。
同一面主题墙,在不同幼儿眼里画面是不同的,在不同幼儿心里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幼儿在与主题墙互动过程中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主题墙是静止的,而幼儿的思维是活动的。作为教师,我们应时时关注幼儿,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让静止不动的主题墙“活”起来,真正发挥它的教育价值,从而生成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
唐峪河河道治理工程位于大同市浑源县城南5 km处,大磁窑镇大磁窑村附近恒山水库上游,是浑源县恒山风景区和悬空寺的重要生态屏障。治理起点为大磁窑村,治理终点为恒山水库库尾,项目区涉及浑源县大磁窑镇2个行政村,共计716户、2 742人,耕地面积282.6 hm2。
[案例一]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中,幼儿经常聚在主题墙“昆虫乐园”前交流,而多数对话基本上是“我画的花很漂亮”“蝴蝶很美丽”等。面对幼儿较为单调的对话,教师问:“花园这么漂亮、这么热闹,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于是,幼儿开始认真观察画面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佳佳、熙熙等开始在“主题墙”前讲述《三只蝴蝶》的故事,还将故事稍稍做了改编,俨然将这面墙变成了“故事讲述背景台”。其他幼儿见了,也跃跃欲试:“我也想编。”“我也要讲。”……为了满足幼儿的创编愿望,教师生成了语言活动“创编《新三只蝴蝶》”。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根据主题墙的内容改编故事,支持幼儿大胆运用周围的材料创编故事。有的幼儿从语言区拿来手偶“小鸟”,商量着扮演不同颜色的小鸟,而这些“小鸟”俨然成了主角,墙上的蝴蝶则变成了配角。幼儿演绎着故事:“红蝴蝶,你到我的翅膀下躲躲雨吧!”“我的翅膀太小,黄蝴蝶的颜色像我,请进来!”……原本静止的主题墙变成了会动的“故事讲述背景台”,幼儿在这里尽情讲述故事、创编故事。
教师如果放任幼儿继续单调的对话,只会让幼儿渐渐失去与主题墙互动的兴趣。教师根据主题墙内容,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激发幼儿大胆表述、大胆想象,从而生成有趣的活动,真正让主题墙“活”起来。教师从幼儿简单的对话开始,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从而发现幼儿兴趣点,然后生成创编活动。教师对幼儿想要改编故事的想法给予了肯定、支持,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的发展。
积食且腹胀便秘选四磨汤 积食且伴有明显腹胀、腹痛、便秘,喝四磨汤口服液能顺气降逆,消积止痛。孕妇、肠梗阻、肠道肿瘤、消化道术后者禁用。
由式(1)至式(3)可知,直流母线响应电流是串联电感的时间函数,响应电流的峰值越小,串联电感值越大,由这一关系可间接得到转子的位置区间。母线响应电流、串联电感及转子位置三者的关系如表1所示。
教师没有因平面主题墙的局限而限制幼儿的发展,而是引导幼儿巧妙运用主题墙周围的空间,通过观察、构思,创设出一个立体的环境,生成了一个贴合主题的、幼儿感兴趣的角色游戏。在以后的活动中,幼儿还创设出“热闹的海边”“美丽的沙滩”等场景,生成了更多、更有意义的活动。可见,教师只要满足幼儿的需要、兴趣,支持幼儿对环境的发现、创造,巧设主题墙空间,便能生成一些有效活动,使幼儿得到多元发展。
[案例二]自选活动时间到了,主题墙“热闹的海面”前迎来了一些幼儿,他们一如既往地聊着“船”的造型、图案等。这时,洋洋搬来一张椅子,靠着一艘“轮船”坐着,开始一本正经地“开船”。茵茵跑过来,也想玩。洋洋说:“我是船长,没有我的同意不能上船。”茵茵说:“那我有船票,可以上船吗?”洋洋愣了一下,说:“好,那你把船票给我,就可以上船了。”他俩的表现引来了很多幼儿,大家争相游戏,同时也开始有了争执:“船”上没有座位,“船长”只负责“开船”不“收票”,没有地方“买票”,等等。教师看到了,说:“你们这么感兴趣,要不我们在角色游戏里增加一个‘轮渡码头’的项目吧。”幼儿听了,表示赞同,于是角色游戏“轮渡码头”生成了。游戏开始后,大家围绕着“一个平面的主题墙怎么开展角色游戏”这个问题讨论。程程说:“你们可以把码头变大、变宽。”芸芸说:“船舱的座椅可以用我们上课的椅子。”青青说:“我们可以用结构区的玩具拼一个船长室。”……大家开始一起以主题墙为背景,利用主题墙前面的空间,增加桌子、椅子、柜子,拼出了一个大型的“轮船”,既有“船长室”,又有“游客舱”,当然还有“售票窗口”……“码头”建好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一边增加角色一边改造“码头”,使得游戏越来越精彩。
在创设主题墙活动中,幼儿会创作出多姿多彩的作品。教师应有效利用主题墙这个特殊教育平台,展示幼儿的作品,为他们营造可以表现自己长处、获得成功体验的环境。但是,有的幼儿园在开展主题活动中,主题墙上陈列的幼儿作品仅供幼儿欣赏,当幼儿的欣赏热情慢慢消退后,那些作品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如何引导幼儿欣赏这些作品的美并实现这些作品价值的最大化?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去发现美,从而创造美,引导他们从美丽的作品中挖掘它们的教育价值。
[案例三]在开展“蓝蓝的大海”主题活动中,幼儿在主题墙的一角用磁性贴拼了一幅“海上的船”。各种各样的“船”呈现在墙上,每天都会有幼儿来欣赏:“这艘船好看,我喜欢这艘船。”“这艘船好多洞,水会漏进来,我才不敢坐呢。”“这艘船歪歪的,很快就要沉了。”教师问:“船为什么快沉了?怎样才能不漏水呢?”熙熙说:“这个船舱用的三角形有的大、有的小,这样大小不一样的拼在一起,就会有洞洞。”蕾蕾说:“要把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在一起才会严实。”程程说:“才不是呢,你看我把正方形和三角形放在一起也很严实啊!”一场激烈的争论开始了……等幼儿争论了一会儿,教师说:“你们这样争论是争论不出结果的,何不自己动手试一试呢?”幼儿觉得有道理,就准备动手尝试。于是,教师为每个人准备了一套“七巧板”,科学活动“有趣的七巧板”就这样生成了。活动中,幼儿通过拼图,体验了图形的变化,发展了空间概念,提高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合作交流能力。
主题墙“蓝蓝的大海”存在的隐性价值是很丰富的,有可能生成数学活动“排序”,有可能生成艺术活动“未来的船”……这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去操作、去观察、去发现。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空间去交流,让他们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主题墙的创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幼儿的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动。同时,主题墙的教育价值可以分为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而隐性价值是在幼儿不断探索中发现的。幼儿在不断操作、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且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产生出新问题,从而发现主题墙的“秘密”,挖掘出它的隐性价值。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秘密”,生成新的活动,让幼儿在不断创设和完善环境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主题墙一般是平面的,即使使用一些立体材料,教师往往也是将材料粘贴在墙上,使之成为一个仅供展示和欣赏的地方。事实上,创设一个三维立体空间,将墙面融入周围环境中,把平面和立体布置充分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空间层次感,能让幼儿有更多的操作空间、游戏空间,又能生成更丰富、更生动的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大胆想象,大胆创造。
3.2.2 增加课前投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情景案例要真正成为某一教学内容的主线,对教师而言,首先需要教师较传统教学法备课花费至少多一倍的时间,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目的去设计情景任务;其次,问题难度要由浅入深、递进导入。对学生而言,也必须形成课前、课上1∶1的时间投入,认真落实预习任务,从而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案例四]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中,幼儿画了很多昆虫作品。教师把幼儿所画的昆虫作品张贴在主题墙上,有蚂蚁、蝴蝶、七星瓢虫、蜻蜓、知了……一天,在慢慢变得冷清的作品前突然传来了一阵歌声:“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怎么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清脆的歌声立刻引来一群幼儿合唱。连续唱了几遍以后,幼儿意犹未尽,还想唱其他歌曲,可是他们的音乐储备有限,已经没有其他相关的歌曲可以唱了。这时,教师说:“刚才你们唱得真好听,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昆虫的歌,一会儿放给你们听,你们可以学一学,回家以后也可以学一首有关昆虫的歌,明天带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好吗?”幼儿纷纷表示赞成。果然,第二天在主题墙前又响起了歌声:“你看那边有一只小小花蝴蝶,我轻轻地走过去,想要捉住它……” “嗡嗡嗡,嗡嗡嗡,大家一起勤做工,来匆匆,去匆匆,做工兴味浓……”美妙的歌声吸引来了许多听众,有的跟着唱,有的帮忙打节拍,有的还根据自己的画改编了歌词内容……教师问:“你们喜欢这些歌吗?想不想为自己的画也编一首歌曲?”在幼儿期盼的眼神中,教师生成了艺术活动“小昆虫”。活动结束后,幼儿学会利用熟悉的歌曲,根据曲调及歌词仿编、创编儿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这面主题墙成了幼儿表演的小舞台。
主题墙上的作品,是幼儿劳动的成果。他们喜欢在主题墙前交流、讨论。教师若能抓住教育契机,发现幼儿兴趣点,运用主题墙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以及自信心,并给予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自由表现,生成表现美的活动,即使是一首简单的儿歌、一段小小的表演,都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实践证明,一面丰富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主题墙,如果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从中寻找他们喜欢的、需要的东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尝试、探索,在不断思考、操作中展现自己,教师和幼儿就能得到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启迪,从而发现有价值的内容,生成有效的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为幼儿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刺激,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从而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1]林琅.谈幼儿园主题墙的多元互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
[2]刘河.绘本形态对中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2018.
[3]周静.“主题墙”——属于孩子们的小天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0).
[4]郭艳.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重要性[J].好家长,2016,(3).
文章来源:《幼儿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yejyyj.cn/qikandaodu/2020/0522/347.html
上一篇:聚焦美术区个案观察,提升教师指导策略——以
下一篇:韵律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幼儿教育研究投稿 | 幼儿教育研究编辑部| 幼儿教育研究版面费 |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发表 | 幼儿教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幼儿教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