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幼儿教育研究
主办:福建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主管: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SSN:2095-9125
CN:35-1326/G4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316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学龄前教育
期刊热词:
幼儿,儿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师,大班,幼儿学习,幼儿教师,幼儿园课程,游戏活动,游戏,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问题导向式园本教研“三部曲”——幼儿园园本

来源:幼儿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2 17: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教学反思与研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园在逐步构建和完善“根植幼儿生活,让生命在田园中成长”的“田园体验”课程的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向式园本教研模式

教学反思与研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园在逐步构建和完善“根植幼儿生活,让生命在田园中成长”的“田园体验”课程的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向式园本教研模式,挖掘教师在课程实施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方向,透过一个个简单的教育实例,组织教师集中进行研究探讨,构建学习共同体,从而帮助教师解决困惑和问题,达到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以问题为导向的园本教研模式的实践探索,能够让教师把资源、经验共通共享,并对问题进行统一研讨,既能提升个体教师的专业能力,又能建立起精诚合作的教师团队。在探索问题导向式园本教研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本着“真、小、实”的原则,主要解决“研什么?怎么研?如何运用?”三个问题。

一、“寻”:寻找典型问题,做有准备的教研

园本教研活动中,我们按照“真、小、实”的原则,努力寻找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典型性问题。

“真”——抓住真问题。幼儿园教研活动所选择并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来源于教育实践,教研就是为了帮助教师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每学年的开学初,我园向教师发放“你所遇到的教育困惑和问题是什么?”的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最关注、最困惑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进行汇总,梳理出三到五个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本学期研讨的重点。

“小”——选择保育教育过程中具体、微观的问题。作为幼儿园内的教研,我们主张研讨的问题要具体、微观,帮助教师解决日常活动中的问题,例如“如何制订幼儿活动观察记录表,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幼儿行为观察的客观性和翔实性?”“区域活动中游戏材料的投放如何体现层次性,做到满足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一种材料在不同的年龄段,如何设计不同的玩法?”等。这些具体、微观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寻找并选择“小”问题进行研究,贴近实际,实用性强,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切实提高研讨的有效性。

“实”——解决实问题。传统的园本教研,研讨的问题有些是虚而空的,实用性和真实性不强。我园开展的问题导向式园本教研,就是要解决教师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演游戏“碧溪板凳龙”活动中,游戏推进到了制作灯笼的环节,教研组主持人提出:“教师应该提供什么材料,为幼儿在这个环节的学习提供支持?”教师经过研讨,认为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提供多种材料支持幼儿制作灯笼架,二是要提供多种材料帮助幼儿学会固定灯笼架。在同伴们的帮助下,大二班的陈老师为幼儿提供雪花片、冰棒棍、小竹棍来探索哪种材料制作灯笼架比较适合,并提供皮筋、毛线、毛根、胶水等材料探索如何固定灯笼架。关注教育中出现的真实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这样的教研能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反思,让教师主动参与,从而提高教研的有效性。

二、“研”:丰富研讨形式,做有质量的教研

(一)借助多媒体,再现问题

钾肥施用充足,不但能使作物产量增加,而且可以改善作物品质。钾对作物品质影响主要体现在: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纤维作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淀粉作物的淀粉含量增加;糖料作物的含糖量增加;果品的含糖量、维C和糖酸比提高,果实风味增加;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因此,钾通常被称为“品质元素”。

参与研讨的教师只有深入教育现场,才能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清晰的了解。在教育现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引领教师通过观察和倾听,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通过思考回应对策,使活动能够持续且不断深入开展。

(二)引入“问题树”,研讨问题

“问题树”是芝加哥的麦肯锡公司分析问题的常用方法,能保证解决问题过程的完整性。它能将工作细化为一些利于操作的部分,并在解决问题的小组内建立一种共识。我们在收集教师列举的相关问题后,初步筛选出急需解决和研究的问题,组织教师进行“头脑风暴”,画出“问题树”思维导图,通过引出要讨论的问题(树干)、主要问题中的诸多小问题(树枝),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树根)、解决的对策(树叶),来呈现整个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我们改变了过去所有教师在指定会议室教研的组织形式,而是根据教研的需要,把座谈式与走班制结合起来,采取自主参与的方式,根据研究的需要深入班级、游戏场地,要求参与教研的教师在现场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营造一个开放、愉快的教研氛围。

剔除标准:(1)吉非替尼相关ILD的论著;(2)吉非替尼相关ILD文献综述;(3)科普报道、重复文献及记载不完整的病历。

按照“群众投工投劳、专项项目投入、政府补助资金”的原则,州政府落实专项补助资金,统一购置鼠用饵料、防鼠毒素,组织动员群众对鼠害发生较为严重的草场进行集中连片防治。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压茬推进”的原则,利用有效时间对全州发生鼠害草场进行集中连片防治,控制草原鼠害,促进农牧民群众增产增收,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三)扎根现场,直面问题

例如,教研组选择了大家讨论最多的“区域活动中游戏材料的投放如何体现层次性,做到满足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这个问题,引导组内人员设计“问题树”思维导图。大家列举了各自班级区域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材料单一、层次不够、趣味性不强等,然后共同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对区域材料今后如何投放提出了一系列整改措施。研讨结束后,教研组一般会确定两三个教师,根据自己所在的年段和班级,将教师自己设想的材料投放到班级区域活动中,其他教师到现场观摩,观察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材料的情况,了解材料是否符合该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的投放是否对幼儿的发展有推动作用等。观摩结束后,教研组再组织教师现场研讨,发表自己的观点,归纳和总结该班级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在问题研讨的过程中,“问题树”的思维导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课程推进中出现的不同问题,生成新的内容。教研组会把这些内容添加到新的思维导图中,进入新一轮的问题研究。

该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9844,判定系数R2为0.9692,经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2为0.9688,F=2261.66,F0.05(5,364)=2.23878,F﹥F0.05,显著水平为0.05,预测精度可达97.85%。

中一班汤老师在开展“鸟是我的好朋友”主题活动时,我们对教学活动“认识鸟的种类”过程进行了全程录制,形成教学案例。在教研过程中,执教的汤老师说:“我感觉幼儿对鸟不是太感兴趣,我的提问,幼儿回应不多。”其他教师问:“幼儿对什么感兴趣?”通过回放录像,参加教研的教师发现好几个幼儿更关注图片中的鸟窝,并议论起鸟窝。参与研讨的教师和汤老师一起认真地观看录像,并及时记录幼儿的表情和语言。随后的研讨中,汤老师发现了问题,改变了预设方案,生成了“多样的鸟窝”活动。活动案例的回顾,让汤老师通过同伴互助,关注到幼儿的兴趣,也意识到自己只是机械地按照预设计划去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言行。本次研讨不仅让汤老师学会捕捉幼儿的兴趣点,让课程真正追随幼儿的兴趣,也让教师明白了课程为什么要关注“儿童的视角”。

三、“用”:运用教研成果,做有深度的教研

(一)反思总结

案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我园经常要求教师通过撰写案例的方式开展总结和研讨活动,组织教师以过程性描述的手段,将教学活动过程、幼儿现场表现、师幼互动情况及时记录下来,或用照片、录像的形式把整个活动过程记录下来,再对整个活动案例进行反思和分析:活动中幼儿出现哪些行为?教师及时给予回应了吗?在活动中教师的支持策略是什么?教师的这些支持是幼儿需要的吗?师幼互动的情况如何?……在园本教研过程中,我们组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通过对案例的梳理,把问题列出来,让所有教师学会有针对性地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新教师也可透过对这些案例描述和反思的分享,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尝试把教育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使自己的专业反思能力得到提升。

[案例]我们组织教研组成员到“小小野战队”的教学现场。大家观察到:大源队中守卫队员和冲锋队员的双方职责不明确,导致被碧溪队夺了红旗,大源队有的幼儿哭了。在分享环节,罗老师的引导缺乏启发性,无法引导幼儿总结出大源队失败的原因。面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研组开展了“如何根据现场幼儿的表现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的研讨。参与的教师畅所欲言,为罗老师出谋划策。汤老师说:“出现冲锋队员和守卫队员都往前冲而导致自己阵地失守的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应该启发幼儿:冲锋队员和守卫队员有什么不一样?规则到底是什么?”叶老师说:“还可以启发幼儿思考怎样才能让大家知道谁是冲锋队员、谁是守卫队员。”第二次游戏前,罗老师采用了教研组研讨的建议,启发幼儿并组织讨论。于是,在现场的游戏活动中,欣宇说:“要给队员设计一个标志贴在胳膊上。”兰兰说:“我觉得可以戴上不同的帽子。”李伟说:“冲锋队员用枪吧,守卫队员用盾牌。”思维最活跃的兰兰又说:“我觉得除了戴帽子、贴标志,还可以把游戏规则贴出来,每个人都要遵守。”根据幼儿提出的建议,罗老师与幼儿共同制作了不同颜色的帽子来区分角色;与幼儿制订了规则,贴在墙上,让幼儿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角色任务。

在园本教研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还原教师教育的过程,是常用的一种教研手段。多媒体手段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教师随时回放过程。教研组的其他教师则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通过有效的研讨,我园的教师已经习惯性地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或自己的活动过程实录等,来寻找自己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真问题”,并寻求教研团队的指导,从而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同时提升团队的专业研讨能力。

(二)跟进观察

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不是组织一次理论学习或研讨活动就能够解决的。每一次教研活动结束之后,我们会要求每一位教师带着本次研讨的成果连环跟进,并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和观察;业务副园长和教研组长会组织集中或分散的跟踪观察,对该教师研讨后的实施情况再进行个别讨论或集体交流。

(三)循环推进

将研讨后的有效经验运用到新的教育现场,从而生成新的研讨问题,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的教研过程。如我们进行的“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投放游戏材料?”的专题研讨结束后,教师会逐渐认识到在游戏的组织过程中材料投放的重要性,认识到投放游戏材料要注重丰富性、生活化以及多层次性。于是,教师将这些理论进行内化,重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回到教育活动现场,不断改进和丰富游戏材料。教师在“教学实践—发现问题—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实践验证—提炼提升”这样不断循环的园本教研过程中,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形成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问题导向式园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将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教师共同研讨的话题,通过问题引入、现场观摩、分析思考、互动共研、归纳总结,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2)聚乙烯管件所用混配料的基本性能必须符合AS/NZS 4129/AMD 3—2005规定的要求(详见表2)。

参考文献

[1]高歌今.用“我最棒”的文化理念引领园本教研制度建设[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1).

[2]刘红喜.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J].学前教育研究,2008,(9).

[3]林杭英.以现实真问题为导向,将园本教研落到实处[J].幼儿教育研究,2018,(5).

[4]杨超.以人本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四川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赵 玮)

文章来源:《幼儿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yejyyj.cn/qikandaodu/2020/0522/341.html

上一篇:孩子被抓伤以后……——幼儿冲突事件的家园沟
下一篇:遵循幼儿发展特点,提升幼儿表达与表现能力—

幼儿教育研究投稿 | 幼儿教育研究编辑部| 幼儿教育研究版面费 |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发表 | 幼儿教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幼儿教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